校企合作办培训 产教融合推产改

2022-08-30 12:27
浏览次数:
分享:

南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南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2004年,除学历教育外,非学历教育主要从事干部培训、教师培训、军转干部培训、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2019-2021年,在省教育科技工会、省财贸轻纺工会的牵线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与盐城高端纺织产业园开展产教融合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校企高度重视,找准培训需求。我们学校源自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和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已成为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单位,江苏省印染学会主任单位,现有教授29人,副教授38人,形成了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的纺织师资队伍。盐城高端纺织产业园成立时间不到10年,职工队伍中进城务工人员多,文化程度低,技术技能不足,他们很希望得到培训和提升。在学校、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后,校党委非常重视,分管副校长强调要做出品牌,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并派出由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组赴园区调研,与射阳县总工会、纺织园区党工委相关人员一起,深入企业、车间、班组,调研职工的技术技能状况、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园区的整体技术水平。先调研,后培训,量身定做培训方案,为成功开展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配强培训师资,走进车间教学。与在学校的授课相比,老师们怕给企业上课,有时候学员中的技术技能人员突然提出的问题,会使老师措手不及,甚至会当场“卡壳”,老师没“两把刷子”不敢去讲课,而在校内给学生上课则不会有不确定的实际生产中的难题。为此,学校根据园区急需的纺织品染色、染整工艺设备、染整新技术、印染污水处理、纤维化学及物理、纺织品练漂、纺织品印花、染整厂节能等培训课程,精心挑选了13名专家教授送教上门,培训涵盖从纺织印染的基本理论、实操技能到前沿技术等内容。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和园区的生产,我们的培训选择在周六、周日进行,这样的培训得到园区、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职工参与度高。三年来,累计培训总人次数近3000人次。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经常用2/3左右的时间,在车间教学和答疑,与学员们平等互动,除了现场实训教学之外,课后还线上答疑,线上线下相结合,受到了普遍欢迎。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往往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加以解答。

双向融合贯通,校企共同成长。校企合作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提升了园区职工的技能水平,受训学员了解了操作原理,特别是在学习交流环节,学员提出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一些进步快的工人,从只会简单的操作,到现在能做一些小改进,提出小建议,推动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提升;二是释放了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开门办学,让专家教授从资源相对集中拥挤的高校,登上了产业发展的舞台,拓展了用武之地,为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国家战略做出了贡献;三是反哺了高校的课堂教学,以往的产教融合,企业多数停留在解决用工需求上,高校更多关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比如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次活动中,老师们把现场解决问题的过程拍成视频,回到学校结合视频给学生讲课,使抽象的课堂教学内容生动、鲜活,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教学;四是拓宽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渠道,在现场教学中,任课教师高晓红教授的发明专利“抗菌抗病毒纤维的技术开发”,在园区企业得到转化,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利用今天的机会,我提一条建议:希望上级部门建立培训供给、培训需求信息平台。我们这次产教融合活动,是在省相关产业工会牵线和支持下实现的。但省产业工会人手有限,资源有限。通过培训供需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数字社会的建设。

没有染整,我们的服装会暗淡无光,我们的生活也会失去色彩。染整,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产改工作要求,发挥高等院校的技术资源优势,加强高等院校与纺织产业园区、纺织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使广大纺织工人的双手,能织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